
宋代繁荣的经济环境让艺术、文学都有了充足的发展空间,也让宋人有了更高的艺术审美的需求。抑武扬文的政策让宋代文人的地位空前提高,也造就了宋代文人阶层的兴起。文人的艺术生活备受社会各阶层的推崇,庞大的文人阶层也奠定了宋代平淡雅致的审美格调。宋人崇尚艺术美感,他们将艺术审美融入日常生活之中,透过味觉、触觉、嗅觉与视觉多重感官品味日常生活。插花点茶话风骨宋人的风雅生活,以“焚香、点茶、插花、挂画”四艺为精髓,既是对日常的精致雕琢,亦是对精神世界的诗意栖居。焚香为四雅之t/span>
插花与挂画,则是宋人将自然与艺术引入生活的智慧。宫廷插花富丽堂皇,民间则崇尚清疏野趣,文人更以梅兰竹菊寄寓品格,如杨万里“胆样银瓶玉样梅”,一枝斜倚便成案头风月。挂画之风自唐入宋,渐成雅集必备,山水、花鸟、书法皆可悬于素壁。《宋人十八学士图轴》中,宾客围坐赏画,谈艺论道;市井酒肆亦以书画装点,甚至设有“帐设司”专营租赁。宋人赏画不为附庸风雅,而是真心沉醉于笔墨意境,在艺术中安顿身心。 四雅之妙,在于融实用与审美为一炉。焚香可净室怡情,亦能疗疾养性;点茶既是待客之礼,又是修身之法;插花捕捉四时之美,挂画承载天地之思。它们共同构筑了宋代文人“物我相宜”的生活哲学——在烟火气中追求超脱,于平凡处见出永恒。如今回望这段风雅,不仅是对传统的追慕,更是一种启示:唯有将生活升华为艺术,方能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宁静与丰盈。风雅处处是平常宋代“四雅”与当代审美情趣相契合,平淡自然、雅俗共赏的宋代生活美学与现代美学观念结合,形成了新的美学思潮,创造了一种以宋韵为基础的新时代生活美学,促进了汇通古今的视域融合。近年来,随着茶文化的传播,各类新式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养成饮茶的习惯,一些中式茶馆也成了人们聚会社交、休闲放松的好去处。同时,随着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日益增长,如今多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,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茶文化的传播。
位于河南洛阳的万里茶道博物馆,作为万里茶道跨国申遗重要节点,通过中俄互通、茶道重镇、品味茶香等板块,用300余件茶具、茶票等文物及多媒体互动装置,系统展示万里茶道历史脉络及洛阳作为水陆转运枢纽的地位。除了茶文化之外,香事文化等在当下依旧受人追捧。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,尤其在中原地区,制香、焚香、品香风气尤盛。制香技艺在河南张氏家族内部传承,已有百余年历史,因其品质精良,在国内制香、品香界有较大影响。张氏古法制香展现了河南制香的历史演变,体现了人与自然和历史互动中的再创造;不同香品的不同性味功能、香韵格调、特定造型和品鉴仪式,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,同时也在其他艺术实践中发挥着氛围营造的作用。开封《鹿阁书院》独立创作与重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《文会图》 雅集场景,用人文眼光带领当代人沉浸式体验与感受宋代茶文化。书院创始人严明明告诉记者,复原《文会图》,目的是让千年前宋代文人的美学生活走进当代。这幅画不应只作为古典符号被束之高阁,而应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,让宋人的雅致意趣与现代生活元素相融。“我们希望,点茶的细腻、挂画的意韵、插花的生趣、焚香的清幽,这宋代文人的‘四般闲事’能重新融入现代人的日常。”严明明说,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回望,更是借古人的生活智慧为当下的精神世界增添一份滋养,让这份跨越千年的美学盛宴,成为当代人心灵的慰藉与提升。宋韵四雅超越时空,其精髓不在形式摹古,而在承续那份“风雅处处是平常”的生活态度。当我们在茶香中会友,在花影里静思,便是对宋人智慧最好的致敬。
举报/反馈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